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文教学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有人喻之为“鸡肋”,说它“食之无味”,是应用文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具有文采和魅力,教师若采用惯用的分析法讲授应用文篇章,不仅讲起来干巴巴,学生听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板演格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接受知识非常被动,效率不高。说它“弃之可惜”,应用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技能,是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基本功。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生活,面临频繁的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应用文就是一个参与交流的实用工具。没有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毕业生就不是合格的毕业生。
可喜的是,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应用文教学在整个职校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应用文的教学和研究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于2005年申报了《中专应用文模块教学》的省级课题,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和实践,现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将我们的想法、做法、经验和教训作一总结,以期对有所帮助,更希望得到专家和教育界同仁的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重在实践、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的特点,服务学生、服务用人单位的服务定位,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写作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广泛需求。因此,我们进行应用文模块教学的目的,首先就是强化文化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使中专生能在以后的职业活动中熟练地掌握并使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并能根据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写作相应的应用文体,使学生把文化知识的学习自觉地与以后的职业岗位紧密地联系起来。
其次,为了使应用文教学真正获得实际的效果,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应用文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采用模块化教学,充分考虑中专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全力提高应用文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课程内容充分反映新知识,体现实用性和时代性,这是应用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再次,我们希望通过模块化教学,改变应用文教学中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对教学内容作循序渐进的解读,使应用文教学更具科学性和人文性,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训练的严谨的写作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们认为创新中专应用文教学模式,淡化应用文的理论体系,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力图反映时代的最新需要,在教学中体现应用文的时代性、实用性和兼容性,紧扣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这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应用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思路是:
(一)力图兼顾应用文书的格式与内容表述之间的关系。应用文书的格式约定俗成,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表达的准确和内容的得体对中专生的语文学习同样重要。因此,课题研究要探讨应用文写作与作文教学的内在联系。
(二)力图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教师以示范与引导为主,学生以学、练与“迁移”为要。因此,课题研究的体例要求“淡化理论架构,强化写作实训”,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三)力图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应用文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普遍薄弱的实际,课题研究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中正确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故本课题列了两个应用文语言知识的模块。应用文的语言,需要反复练习,反复推敲,才能达到明确、简明,平实的效果。
三、教学模块的构成
中专应用文教学模块由12个教学模块组成,包括10个应用文体模块和2个应用文语言模块。每个模块内部有下列子模块构成:
(一)[案例导入]——选用一些生活实践经常遇到的例子作为模块的导入。我们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注重了能力的培养,既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这方面的材料占有越丰富,讲课就越得心应手;学生也能通过这些实践中的事例,掌握读写应用文的入门钥匙,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知识梳理]——对模块内的几种相近的应用文体加以比较。概括其共性,突出其个性,运用比较法教学,意在通过比较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文种。如计划与总结的比较、请示与报告的比较、投诉书与诉状的比较,学生可以在对两个文种进行概念、特点、适用范围、写作要求等的辨析比较中更好地掌握它们。同时借助比较法学习新文种。
(三)[基本模式]——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每种应用文体的基本架构及该模块所列应用文体必须遵守的格式。应用文实用,有程式可循,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应用文的程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对应用文的格式应有所遵循而不株守。
(四)[例文参照]——选择有时代特征、适合中职学生专业特点的典范应用文,作为学生临摹、观照的对象,加深学生对应用文体的感性认识。
(五)[模块集训]——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本模块的应用文体进行集中训练。要教好应用文,必须从实际出发,实战性训练就是应用文教学的一个基本途径。它能让学生变无意为有意,变盲目为自觉,就能从无限的生活空间中获得应用乐趣。“模块集训”又由双基训练、知能强化、误点辨析和实战演练等次生子模块组成。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构建模块组合。每个教学模块分别由“认知——程式——练习”等环节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辨析同一模块中两种应用文体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应用文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读写应用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规律,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学生专业实际的应用文教学模块。
(二)教学目标具体化。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把应用文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小的单元,按照单元目标设计模块的各个环节,以目标控制教学内容,并以此引导学生进入应用文写作天地,这种“跳一跳,摘得到”的写作能力训练,使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就感。
(三)强化训练。采取“分配练习”和“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把练习分为若干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作安排;重视练习的反馈信息,及时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练习采取上机操作和书面作业形式。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错的问题集中整理出来,然后把比较典型错误的应用文拿出来,让学生进行纠错练习,在纠错练习时教师要辅导学生从应用文的格式、内容要素、结构、语言表述等多方面发现问题,指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修改。
五、模块化教学的效果
模块化教学有效性和可行性,不是教师闭门造车,编写几个教案所能奏效的,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同、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对教学的信息反馈。确切地说,模块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是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分不开的。
(一)情感因素的比较
实施模块化教学之前我们在05级计算机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有75%的学生认为学习应用文枯燥,更有84%的学生认为应用文与今后的工作学习关系不大。通过实施模块化教学,我们发现这种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学生成绩的对比
在教改前,我们从学生作业中发现,不少学生连请假条的格式都不会(其实,这些简单的应用文体在小学、初中已经学过),更不要说诸如投诉书、合同之类的复杂应用文体了。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应用文教改的决心。通过部分模块的教学,这种现象得到较大的改观。从下表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项目
阶段
|
双基训练
(分值27)
|
知能强化
(分值42)
|
误点辨析
(分值11)
|
实战演练
(分值20)
|
总分
100分
|
教改前
|
12
|
26
|
6
|
8
|
57
|
教改后
|
21
|
38
|
10
|
14
|
83
|
提高率
|
34%
|
28%
|
28%
|
36%
|
26%
|
(三)教改引起的思考
通过模块化教学改革,我们看到了教学改革带来的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体会到教改的艰辛,任务的艰巨,
1.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部分学生对应用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习应用文只是格式问题,没有什么奥秘。
2.由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制约,职校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在字词句篇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他们的语文水平亟待提高。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是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应用文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虽然在应用文教学改革上作了一些探索,但离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我们将继续进行应用文教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块的内涵,主动寻找适应学生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位,使应用文教学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服务。
上一篇:中职学生实施三次分流的教改实践
下一篇:广西商业学校教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Copyright © 2022 广西商贸技师学院 版权所有. 桂ICP备08002298号
校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岭路73号(大岭校区)/广西南宁市明阳工业区明阳大道13号(明阳校区)
邮编:530007 电话:0771-3215860(招生电话)/0771-3213263(校办公室)
信息与网络服务中心维护 管理员信箱:admin#gxsm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