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改教研  >  教改广角

中职学校建设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时间: 2011-03-01 18:57   点击数:   
责任编辑: 赵梽兵 内容审核:

 


           
      摘要: 随着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需要将少数人参与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 在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开展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 室) 建设, 将使教学研究活动更加贴近教学操作层面, 使越来越多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进行一种旨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焦点问题、难点问题而展开的学习和研究活动, 使教学研究主体的重心下移, 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学一线, 从而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建设; 学习型; 研究型; 教研组
               
     多年的教学工作惯性, 使职业学校的教师仅注重个人的专业学习和应用技术研究, 对教育教学改革却不甚积极, 常处于被动状态;
 或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张, 教师们忙于应付教学工作量而无暇顾及教学改革工作. 这已成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 不利于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内涵发展。
    
     开展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建设将使教学研究活动更加贴近教学操作层面, 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开展研究活动, 从而使教学研究主体的重心下移, 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学一线,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师成为职业学校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力量。要把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个教师的课程教学中,  需要一个持续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的过程,需要一个教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为此, 我校于2004 年开始了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的工作,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建设, 将广大教师组织起来,发挥团队力量, 实现了以教师的发展求得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的建设
               
      职业学校的教学研究组织一般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校级组织, 我校称作教研督导室, 具体负责制定中长期科研计划, 教科研立项及成果认定, 主持教研成果的应用及推广, 检查、督促、指导全校教师教科研活动的开展; 第二级是教学科室, 主要任务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 第三级是教研组,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基本单元, 中职学校教研组多以学科或学科群划分, 学科带头人任组长。在建设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的过程中, 教研组成为教科研工作的主体, 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的重心下移, 使教研组在完成教学常规任务的同时, 承担起团队学习和研究的功能。在教研组中, 教学工作性质相近的教师面临着共同的教学问题和教改难题,  有共同的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是教学一线教师针对性学习和应用性研究的有效平台。实践证明: 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促进了教师由分散的个体研究向有组织的课题化研究转变, 有组织的学习和研究活动, 对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1.学习———开展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以学习为先导,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 开展有组织、有针对性、持续的学习活动,为教师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和交流, 达到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的目标。学校每周五下午为教研组活动时间, 由教研督导室提供学习资料,每学期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并安排时间进行小组学习, 近三年我们组织学习了:WTO与职教新理念、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开发、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创新思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学校还请职业教育界著名专家作报告, 请北京市教育学院的教师开专题讲座等。教学科室开设“教研成果发布会”、“专业发展讲座”, 请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交流心得和体会。由于学习内容贴近教师需求, 学习形式多样化, 引发了教师的学习兴趣, 营造了校内良好的学习氛围。
               
       2.研究———组织贴近教学的应用性课题研究
              
    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以集体研究、共享成果为特点。开展有组织的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活动, 促进教师由分散的个体性研究向有组织的课题化研究转变, 引导教师的教改教研工作, 创建同行间积极探讨和交流对话的氛围, 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研究中不断提高, 使研究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 也能使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中不断进取。在创建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活动中, 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根据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立足校本,选择全组教师共同关注的教研课题,利用集体智慧开展结合课程教学等以应用性为主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为教师设定了: 教什么、怎么教、在哪教、考什么、怎么考、管什么、怎么管等教学操作层面的校本教研课题, 也组织了“ 实施学分制”、“ 分层次教学”、“模块化教学”、“综合化课程”、“技能为本的课程体系”等校级重点课题的研讨。 教师围绕校本教研主题, 根据自身实际与研究能力, 针对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选择研究方向设定研究课题。我校要求教师每学年确定一个教科研项目, 并立项申报。教研组要申报集体教研项目, 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批后开展研究活动。教研督导室领导实施学校层面的大型课题研究( 校级教科研立项课题) , 教研组组织教师个人或小组层面的课题研究( 科级教科研立项课题) 。学年结束, 教师和教研组递交研究成果, 由学术委员会组织教科研成果评审。
               
      3.实践———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研究与分享
               
      为推进教学研究实践活动, 学校推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五个一工程”, 即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 完成一项教科研立项任务; 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 上好一堂创新课; 开发一个实用教学课件(45 岁以下教师); 编好一份示范教案。鼓励教师结合课题研究项目, 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 探讨问题。让教师在教研组的学习、研究、交流和实践中,认识工作的意义和感受成功的乐趣。教研组在小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开展科室展示或在全校发布成果,使成功的教改经验尽快推广到教师中。近两年我们组织了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育人经验交流”、“校本教材研讨会”、“优秀教案展览”、“教学方法交流”等不同层次的交流活动, 促进了教师教改理念的更新, 推进了职业学校以学生为本的适应性教育。近3 年来, 我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中,  形成了学习、研究之风, 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申报教科研成果90项, 发表论文363 篇, 校外获奖论文102 篇, 公开出版教材、书籍40 册, 校级教科研成果奖33 项, 校外教科研成果奖23 项。
               
       4.开放———建设开放型的教研组
              
       现代教育需要建设开放型教研组, 学校组织跨学科、跨地域和国际合作办学的协作教研活动, 搭建跨国或校际同行间与校内不同学科教研组间开放式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在充分汲取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通过对北京市就业市场分析和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 共同分析研究课堂教学内容, 有机整合各学科中的相关知识, 实现了课程综合化、模块化与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我校经常开展校内教研组间的相互交流活动, 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实验课教师一起学习、讨论, 解决以技能为主线的课程综合化等问题。近3 年有80 多人次骨干教师分别到全国知名的同类职业学校交流学习, 以开阔视野, 借鉴教学改革经验; 学校先后派送近20 多人次的教师, 分别到美国新英格兰大学、澳大利亚悉尼TAFE 学院、墨尔本基督山工学院、德国法兰克福外语学校、法国沙特尔市职业中学、英格兰东南郡社区学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奥尔本皇后商学院等国外职教学院培训、实习和交流, 了解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和办学理念, 以求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新需求, 使教师在开放的教研室活动中, 汲取营养, 不断提高。
              
       5.和谐———构建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
               
       建设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鼓励教师共同合作, 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 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 形成全组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氛围。为了推动我校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的建设, 学校制定了《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 室) 评选办法》, 其中将教研组学习研究氛围和团结协作精神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每学年结束时, 由督导室按照评选办法组织评出总分前三名的教研组为“北京市化工学校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在教师节予以表彰。
              
       二、建设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的思考
               
      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校建设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的工作逐步走向了健康和快速发展的轨道, 教研组学习、研究之风日见浓厚。但是,
其中既有成绩和经验也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1.现在教研组的组织形式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改革
     
      职业学校要紧贴就业市场进行专业定位和建设, 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因此课程改革必须打破学科体系, 建立以技能学习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学校现有的教研组多以学科划分, 不利于深入开展课程改革。
               
       2.专业建设与专业带头人队伍的培养是实现职业化教育的关键

      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 课程改革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所以, 培养专业带头人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专业带头人带领专业教研室和相关教研组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才能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3.不能忽视教研组教学基础建设功能
               
       建设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不能屏弃教研组的常规功能。教学的正常运行,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是教科研工作的前提, 开展教研教改工作, 要注重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建设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对教研组工作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 在强调教改教研工作的同时, 教研组的传统功能只能强化、不应削减。
              
       4.加强组织和指导是提高教研组活动水平的关键
               
       建设学习型与研究性教研组不能放任自流。各教研组学习、研究的能力不同, 发展的水平不平衡, 学校要密切关注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及时指导和点拨, 使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建设落到实处, 见到实效。我校每学期都由督导室提出北京市化工学校教研活动计划( 指导性) , 指导教研组学期学习和研究方向; 教研组要申报集体教研项目, 制定教研活动实施性计划, 明确学期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具体教研课题;
每学年每位教师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选题, 申请教科研立项; 要求学校各级领导都要参加重点项目组攻关。学校进行中期检查, 教研组及教师学年结束要递交研究成果, 由校学术委员会评审。此外, 学校还建立了评课反馈制度, 引导教师将教改理念深入贯彻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使教学研究工作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5.重视政策导向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
               
       我校对教科研工作采取了保证时间、政策扶持、考核导向等措施, 为建设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提供保障, 取得了良好成效。学校每周安排两学时教研活动时间, 教研活动固定在周五下午。学校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扶持。每学期拨给教师48 课时教科研课时, 计入课时工资, 对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予肯定。学校还制定了教科研工作考核办法,除了主要评定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的以外, 还针对教师参加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教科研工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进行教师教科研综合水平认定。
               
      实践证明, 建设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是中等职业学校贴近市场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师发展的新突破。建设学习型与研究型教研组活动带动了学校以内涵求发展, 提升了学校“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能力。